当您的爱犬不停地抓挠、啃咬皮肤,出现红疹、脓疱、脱毛甚至散发异味时,一个常见的皮肤问题可能已经悄然来袭——犬脓皮症 (Canine Pyoderma)。这并非一种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犬皮肤发生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是犬类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它不仅让狗狗瘙痒难耐,影响生活质量,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还可能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深层感染,给狗狗带来更大的痛苦。
了解犬脓皮症的常见原因、学会识别其不同类型的症状、掌握基本的家庭护理配合以及明确何时必须寻求专业兽医的系统治疗,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狗狗痛苦、预防复发至关重要。本文将由宠智灵为您深入解析这一棘手的皮肤问题。

“菌”从何来?犬脓皮症原因探秘
犬脓皮症的发生,通常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或免疫力下降,使得皮肤表面正常的菌群(主要是葡萄球菌,尤其是中间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过度繁殖并侵入皮肤组织引起的。它很少是原发性的,多数情况下是继发于其他潜在问题。
常见的诱发或基础因素:
- 过敏性疾病 (最常见):
- 异位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对环境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炎症,狗狗反复搔抓破坏皮肤屏障,易继发脓皮症。
- 食物过敏/不耐受 (Food Allergy/Intolerance): 对食物中某些成分(通常是蛋白质)的过敏,同样引起皮肤瘙痒和炎症。
- 跳蚤过敏性皮炎 (Flea Allergy Dermatitis, FAD): 对跳蚤唾液的过敏反应,引发剧烈瘙痒和皮炎,是脓皮症的重要诱因。
- 皮肤屏障功能缺陷:
- 遗传因素: 某些犬种(如沙皮犬、斗牛犬、可卡犬、德国牧羊犬等)天生皮肤褶皱多、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或皮脂分泌异常,更易患脓皮症。
- 皮肤损伤: 创伤、擦伤、昆虫叮咬、过度搔抓等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
- 不当洗浴: 频繁使用刺激性或不合适的沐浴露,或洗澡后未彻底吹干,破坏皮肤pH值和天然保护层。
- 内分泌疾病:
- 甲状腺功能减退 (Hypothyroidism): 影响皮肤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Cushing's Disease): 皮质醇水平过高,抑制免疫,使皮肤变薄脆弱。
- 寄生虫感染:
- 除了跳蚤,蠕形螨病 (Demodicosis)、疥螨病 (Sarcoptic Mange) 等也会导致皮肤炎症和瘙痒,继发细菌感染。
- 免疫抑制: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或患有某些免疫缺陷疾病。
-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
- 营养不良: 缺乏某些维持皮肤健康的必需营养素(如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等)。
因此,治疗犬脓皮症的关键不仅在于消除细菌感染,更在于找出并控制潜在的原发病因,否则极易反复发作。
警惕!犬脓皮症症状识别与分级
犬脓皮症根据感染的深度,可分为表面脓皮症、浅表脓皮症和深层脓皮症,临床表现各异。
1. 表面脓皮症 (Surface Pyoderma)
感染仅限于皮肤的最表层(角质层),通常不涉及毛囊。
- 急性湿性皮炎(“热点”/Hot Spot): 突然发作的、边界清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肿、潮湿、渗出、剧烈瘙痒的皮损,常因狗狗过度舔舐和搔抓迅速扩大。好发于炎热潮湿季节,常见于长毛或底毛浓密的犬种。
- 皮肤褶皱脓皮症 (Intertrigo): 发生在皮肤褶皱处(如脸部、唇部、尾根部、外阴周围),由于摩擦、潮湿和通风不良导致。表现为褶皱内皮肤发红、潮湿、糜烂、有异味。
2. 浅表脓皮症 (Superficial Pyoderma) - 最常见类型
感染累及表皮和毛囊上部。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犬脓皮症类型。
典型皮损 |
具体表现 |
丘疹 (Papules) |
皮肤上出现红色、实心的小疙瘩。 |
脓疱 (Pustules) |
丘疹发展为含有脓液的小水疱,通常围绕毛囊。这是浅表脓皮症的特征性皮损。 |
表皮环 (Epidermal Collarettes) |
脓疱破裂后,边缘翘起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鳞屑环。 |
结痂 (Crusts) |
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的黄色或棕色痂皮。 |
瘙痒 (Pruritus) |
程度不一,从轻微到剧烈。 |
脱毛 (Alopecia) |
患处毛发可能稀疏或呈斑块状脱落。 |
好发于腹部、胸部、腋下、大腿内侧等毛发相对稀疏的区域。
3. 深层脓皮症 (Deep Pyoderma)
感染侵犯到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病情更严重,治疗也更困难。
- 症状: 除了浅表脓皮症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
- 疼痛: 患处触碰敏感或疼痛。
- 结节 (Nodules)、疖 (Furuncles)、痈 (Carbuncles): 皮肤深层形成硬结、脓肿。
- 窦道 (Draining tracts): 脓肿破溃后形成流出脓血性分泌物的通道。
- 蜂窝织炎 (Cellulitis): 皮下组织广泛性炎症、肿胀。
- 全身症状: 可能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等。
- 常见类型:趾间脓皮症、下颌脓皮症(“犬痤疮”)、德国牧羊犬脓皮症等。
任何深层脓皮症的迹象都表明病情严重,必须立即就医!
犬脓皮症怎么办?诊断、治疗与家庭配合
犬脓皮症的治疗需要兽医的专业诊断和系统的治疗方案。

诊断:
兽医通常会:
- 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时间、症状、有无潜在病因等)。
- 进行仔细的皮肤检查,观察皮损类型和分布。
- 可能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
- 皮肤细胞学检查 (Skin Cytology): 用玻片或胶带在皮损处取样,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细菌(球菌、杆菌)、酵母菌、炎症细胞等。这是诊断脓皮症和判断有无混合感染的重要手段。
- 皮肤刮片或拔毛镜检: 排除蠕形螨、疥螨等寄生虫。
-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Bacterial Culture & Sensitivity Test): 对于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或深层感染的病例,有助确定致病菌种类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 真菌培养(排除皮肤癣菌病)。
- 皮肤活检(对于疑难、慢性或怀疑肿瘤的病例)。
- 血液检查、内分泌检测等(排查潜在原发病)。
治疗原则: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犬脓皮症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细菌感染、缓解瘙痒和炎症、处理潜在的原发病因、修复皮肤屏障。
核心治疗方案:
- 局部治疗 (Topical Therapy): 对于局限性、浅表的脓皮症,局部治疗可能就足够。对于广泛或深层感染,局部治疗是全身治疗的重要辅助。
- 药用香波/浴液: 使用含有抗菌成分(如洗必泰、过氧化苯甲酰、乙基乳酸等)的宠物专用药浴产品。每周1-3次,需让泡沫在患处停留5-10分钟再冲洗干净。
- 抗菌喷剂、凝胶、药膏、湿巾: 含有莫匹罗星、夫西地酸、洗必泰等成分,用于局部涂抹或擦拭。
- 全身抗生素治疗 (Systemic Antibiotics): 对于广泛性浅表脓皮症和所有深层脓皮症,通常需要口服抗生素。
- 常用抗生素: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等。
- 疗程至关重要! 浅表脓皮症通常需要3-4周,深层脓皮症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长。必须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再继续用药1-2周,切勿自行提前停药,否则极易导致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 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 控制瘙痒和炎症:
-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龙):短期用于快速控制严重瘙痒和炎症,但需谨慎使用,避免长期副作用。
- 抗组胺药:效果个体差异大,可尝试用于辅助止痒。
- 免疫调节剂(如奥拉替尼、环孢素):用于慢性过敏性皮炎相关的瘙痒。
- 治疗和管理潜在的原发病因: 这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如跳蚤控制、食物排除试验、环境过敏原管理、治疗内分泌疾病等。
- 皮肤屏障修复与营养支持: 补充必需脂肪酸(Omega-3、Omega-6)、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的保湿产品等。
家庭护理配合:
- 严格遵医嘱用药,完成整个疗程。
- 按时进行药浴和涂抹外用药。
- 佩戴伊丽莎白圈(头套)或穿上透气的宠物衣服,防止狗狗舔舐、搔抓患处,避免加重损伤和药物被舔掉。
-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 定期复诊,让兽医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预防犬脓皮症:维护皮肤健康的长久之计
预防犬脓皮症,核心在于维护皮肤屏障功能和控制潜在诱因:
狗狗皮肤健康守护计划:
- ✅ 积极管理和治疗原发病: 如果狗狗有确诊的过敏、内分泌疾病等,务必积极配合兽医进行长期管理。
- ✅ 严格执行体外驱虫: 全年不间断地使用有效的体外驱虫药,预防跳蚤叮咬。
- ✅ 科学洗浴与毛发护理: 使用温和的犬用沐浴露,洗澡频率适度(通常每月1-2次),洗后务必彻底吹干。定期梳毛,保持毛发通顺,及时处理小毛结。
- ✅ 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 确保饮食中含有足量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
- ✅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定期清洁狗狗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狗窝和常活动的区域,减少尘螨和霉菌滋生。
- ✅ 避免已知的刺激源或过敏原。
- ✅ 定期健康检查: 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皮肤问题。
犬脓皮症虽然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但通过准确的诊断、系统的治疗以及最重要的——找出并控制潜在的原发病因,大多数狗狗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作为主人,我们需要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积极配合兽医的治疗方案,并从日常养护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为爱犬的皮肤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它们远离“痒”的困扰,重获舒适快乐的生活。
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的兽医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您的狗狗出现皮肤问题,请尽快咨询有经验的兽医。
【免费问诊】新用户免费在线问诊,扫码下载APP,立即开始问诊,为宠物健康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